「大墩因軍隊駐防,民眾聚集,乾隆年間已見市集。…,直到光緒年間,省城設於大墩一帶,中部地區政治中心開始轉移,日治以後,大墩街(今台中市三民路)更發展成為中部政治中心,復以交通動線更易,鐵路與公路未經其間(犁頭店街),相關之經濟文教重心隨之改移,犁頭店街遂退而成為小區域的中心,南屯庄庄治所在。…萬春宮之興建,自有凝聚墾民的作用,使大墩街成為盆地中部拓墾的中心。」摘自:孟祥瀚(中興大學歷史系副教授),〈藍張興庄與清代台中盆地的拓墾〉,《興大歷史學報》,第十七期。
「大墩因軍隊駐防,民眾聚集,乾隆年間已見市集。…,直到光緒年間,省城設於大墩一帶,中部地區政治中心開始轉移,日治以後,大墩街(今台中市三民路)更發展成為中部政治中心,復以交通動線更易,鐵路與公路未經其間(犁頭店街),相關之經濟文教重心隨之改移,犁頭店街遂退而成為小區域的中心,南屯庄庄治所在。…萬春宮之興建,自有凝聚墾民的作用,使大墩街成為盆地中部拓墾的中心。」摘自:孟祥瀚(中興大學歷史系副教授),〈藍張興庄與清代台中盆地的拓墾〉,《興大歷史學報》,第十七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