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石龍柱

一、專家評析:
(一)李乾朗教授:「圓柱盤單龍,柱徑較前期大,龍身形態疏朗,軀體除了纏繞柱身外,本身亦扭轉,用石亦多為泉州白,經筆者調查屬此期的有臺中萬春宮、屏東慈鳳宮、內埔天后宮、臺南天后宮正殿及普濟殿、淡水鄞山寺、彰化孔廟大成殿、土庫順天宮、西螺福興宮、彰化威惠宮、後龍天后宮、新莊媽祖廟及基隆慶安宮等。此期之龍柱較高,約在一丈上下,有時上端頂住金瓜斗,下端雕鐫突出的海浪,有如蓮花座。柱身仍多為圓形,龍身纏繞一圈,尾上頭下,尾部作『S』形狀,頭部上揚,作縮喉凸胸狀,龍身扭轉,蒼勁有力,而整體輪廓圓潤,曲線如行雲流水,一氣呵成。龍頭造型亦呈現沈潛內斂之風格,眼、鼻及口舌之雕琢已具精煉之形。作『天翻地覆』的有鹿港龍山寺及內埔天后宮,年代多在嘉慶、道光二朝,一般行家皆公認鹿港龍山寺前殿的一對天翻地覆龍柱為佳作,誠為此期(清中葉圓融期)之代表。」
(二)劉寧顏教授:「尤其淺黃色花崗石之龍柱,用柔和線條彫龍繞著圓形柱,體態優雅,一見令人覺得祥和溫馴,柱上僅有雲朵與水紋之裝飾,龍身及龍的角、鬃、鬍鬚、脚等都和圓柱彫成一體,無任何空間而堅實美麗,該對龍柱據筆者考證已有兩百多年歷史。」
二、本宮介紹
(一)根據龍柱雕刻風格及本宮〈萬春宮聖母廟沿革〉所述:「自藍提憲首建以來,已歷多年,至嘉慶年間,有近鄉先輩林開梅、許其昌兩先生,出而修繕,閱百餘年」。該龍柱至少應是嘉慶年間的作品,其匠師則不可考。
(二)今龍柱以按金方式點綴鱗片,並請彩繪匠師勾勒輪廓,使白龍盤繞有點睛飛騰之妙趣。
(三)石材屬泉州白石(白色花崗岩),芝麻點小而不明顯,產於福建泉州,產量較少,故十分珍貴;而其造型呈四爪龍珠 (祀典台南大天后宮則為三爪造型)。至於柱礎石雕,今已模蝕難辨,其合圍約185cm、高約36cm。
 

本頁網址 http://lswc.org.tw/relic/?ID=34